二崁聚落保存區位於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,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,聚落的空間形式保有許多傳統特色,空間分布上並具有調節氣候的益處,其意義在保存漢人開拓台、澎的一個足跡,將原有的生活文化、民俗風情繼續傳承下去。
大約在明朝末年,陳延益先生從金門渡海來到澎湖,由現今的大池村登陸後,在竹灣南側的龜山山腳下從事農漁業生活。成家立業後,家族成員逐漸增加,才決定遷移到竹灣附近的二崁定居。清朝道光年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聚落,甲午戰爭之後,傳統生計活動已不敷生活支用,許多青年只好離鄉背井,到台灣工作,村落逐漸沒落。
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,近年來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「二崁村聚落協進會」充分利用,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,設有常民生活館、潮間帶館、社區博物館、漢藥館、童玩館、褒歌館等,並在同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被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,更成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。
走入二崁,最吸睛的便是古厝牆上掛滿了當地居民自創的褒歌,內容描述生活點滴或傳頌男女思慕情懷,試著以閩南語唸唸看,保證趣味橫生。餓了走到柑仔店吃「土仁粿」、「金瓜粿」,渴了喝杯道地的杏仁茶。在古色古香的民宅內,聽老阿嬤最原汁原味的褒歌吟唱,或數人即興對唱,一來一往,令人拍案叫絕,樂趣無窮,走在其中,切身去感受舊時代的風華歲月。
陳家古厝(陳嶺邦紀念館)為二崁古厝之代表首選,須付費始得入內參觀。
紀念館興建於西元1910年,是由陳嶺、陳邦二兄弟,移居台南經營中藥行致富並返鄉擴建原有古厝,光耀門楣。「三落大厝」的豪華格局。
當年設計修建古厝的師父年僅29歲左右,來自池東村。從陳家建築細節觀察,以當地咾咕石與玄武岩做為牆身,支撐屋頂結構,並有書畫彩繪、交祉陶、彩繪磁磚、泥塑的傳統建築裝飾整體建築及彩繪、樑柱等頗富創意,不論木雕、磁磚彩繪與石刻都典雅生動。格局上,由外至內逐漸隱密的設計,依循的傳統民宅工法,兼具安全性,堪稱為當地中西合璧的建築代表作品,為澎湖絕無僅有的一間古厝,目前已列為縣定古蹟。
1. 由馬公市區出發,沿203號縣道至東衛左轉北行,途經白沙鄉,過跨海大橋,於203號縣道約30公里處左轉續接鄉道澎3,即可抵達。
2. 公車資訊:搭乘外垵線經二崁的班次,即可抵達二崁傳統聚落保存區。
FB專頁留言訂購 回列上一頁